觀點

突破傳統辦公空間思維:改裝廢棄工業建築

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辦公空間,包括廢棄的工業地與建築。

十月 17, 2019

改裝廠房成為科技公司新辦公空間

科技與新創企業蓬勃發展,對辦公空間的需求持續擴大。有別於傳統辦公室,新興科技與新創企業欲尋找的辦公空間,除面積要足夠寬廣,空間本身還得具備高度可適性,好容納各種多功能創意內裝,在此需求下,科技業者開始將承租標的從傳統商辦樓轉向改裝廠房。比如前身為奧運媒體中心的倫敦Here East廠房建築,Here East建築內部挑高三層樓,無樓層隔間,僅有可向下俯瞰的開放式夾層工作間,如今為數十家科技公司的辦公室。倫敦仲量聯行無限空間部門總監Michael Davis表示:「廠房可同時提供大面積辦公空間,及高靈活度。研究顯示挑高天花板有助創意思考,加上廣袤橫向空間,極具打造創新設計潛力。」

閒置工業空間亦適合科技企業辦公室進駐

仲量聯行一份活化閒置工業地的研究指出,工業空間設計上可承受各種重工業流程,基地堅固,且適合大型物件快速搬移,這令工業改裝空間功能性強、靈活度高,對欲依照公司文化打造辦公空間的企業極具吸引力;對變化快速的科技公司而言,工業改裝空間擁有隨時可「推翻重來」的先天條件優勢。法國廢棄火車站便曾重新改裝,在保留車站工業式建築結構的基礎上,搖身一變成為Station F創業園區,科技龍頭Amazon、微軟和Facebook都曾在此設立辦公室,如今已是新興科技創業者新聚落。

工業改裝辦公室為企業、城市帶來正面經濟效益

改裝工業空間除了有高可適性外,亦合乎實際經濟效益。根據調查,工業空間改裝成本比新建築低35%。雖然翻新空間成本較翻修辦公樓高出11%,但空業空間可發展更多元、獨特的改裝項目,這些特色項目大幅提高了員工滿意度,進而促進工作效率。夾層與吊艙式設計則比傳統辦公室更有效利用空間,將員工效率成本納入統計後,工業空間改裝辦公室降低了每平方空間成本。Michael Davis表示:「工業空間轉型亦可做為當地都市更新與再生的催化劑,企業進駐帶來就業機會與金流,將進而熱絡附近商圈。」

台灣可借鏡歐美,再思考工業空間利用

在台灣,目前雖然尚無直接將廢棄工業空間、廠房改造成商用辦公空間的大型代表案例,不過,台北市已有較著名的兩起廢棄廠房活化先例──松菸文創園區與華山文創園區,且此二者皆已成功從舊工業空間翻轉成新一代商圈,並有效提振觀光。整體而言,台灣並不乏可翻新的老舊工業空間,未來在改裝廠房、工業空間成辦公室上,台灣可借鏡歐美諸多成功案例,舊工業空間除可規劃成在地新創產業辦公空間外,亦可吸引跨國科技企業進駐,將廢棄倉庫、廠房等翻轉成新商辦區。

了解更多?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