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稿

台北 A 辦與資本市場動能走弱

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,致企業決策趨於保守

四月 08, 2025

Valerie Chiu

行銷公關,台灣仲量聯行
+886 2 8758 9874

全球領先的商用不動產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今日舉辦 2025 年第一季市場記者會,分析台北市 A 級辦公市場及台灣資本市場的最新趨勢。仲量聯行指出,本季台北市 A 級辦公室市場成交量達 13,238 坪,較上季下降 24%。相較去年同期整體 A 辦季成長為 52% ,成交量有所降溫。不過,核心商業區成交量則較上季增加 18%,顯示企業對於黃金地段的需求仍然穩健。此外,資本市場買氣同步趨緩,受經濟與政策影響,整體第一季買氣明顯降溫,市場熱度集中於具資本優勢之企業與投資人。

台北辦公市場企業租賃趨審慎,大面積成交推動市場成長

仲量聯行觀察,今年第一季企業租戶在租賃策略上更加審慎,普遍有拉長議約時程跡象,反映市場對未來發展謹慎態度。同時,受新供給及預租空間釋出帶動,700 坪以上大面積成交顯著成長。台北市整體 A 級辦公市場 700 坪以上成交件數比例達 21%,年增 17%,季增 3%,核心商業區該類成交件數占比為 20%,亦較去年同期及上季顯著成長,年增 16%、季增 8%,成為推動市場成交的主要動力。

第一季核心商業區持續吸引企業進駐,租賃需求以專業服務業最為強勁。核心商業區整體成交 10,889 坪,佔整體市場 82%,為交易大宗。成交量則較上季增加 18%,顯示企業對於核心區位的辦公空間依然抱持高度興趣。核心商業區四大次級市場中,其他次級市場 (西區及南京松江)受 B 級辦公大樓都更、辦公室升級影響,企業空間策略調整推動該區成交量創歷史新高,達 6,693 坪,占核心商業區成交面積之 61%。信義次級市場則憑藉該區優質大樓規格優勢,吸引企業租戶進駐,成交量占比 33%,表現次佳。產業租賃需求方面,以顧問、律師等專業服務業占比最高,達 32%;其次為日商綜合貿易商社、政府機關等其他產業,占比 30%。

綜觀台北核心商業區整體空置與淨去化動態,台北核心商業區持續消化去年新增供給,空置率下降 0.6 個百分點至 6.4%,市場需求穩健。租金方面,本季平均租金達新台幣 3,214 元/坪/月,季增 0.33%,擺脫前季停滯態勢,然年增長率則略為趨緩,較上季下降 0.63%,顯示長期租金增長動能減弱。

以北市核心商業區四大次級市場表現觀察,其他次級市場去化動能最強,主要集中於新大樓,空置率下降 2.3% 至 8.7%,回落 10% 以下水準;其次為信義次級市場,空置率下降 0.7% 至 7.7%,除了積極消化去年庫存,亦同時去化舊 A 級辦公大樓新釋出空間;敦北、敦南區域因租戶面積縮小,空置率分別上升 0.5%、0.7%。

其他及信義次級市場持續推動核心商業區租金成長。其中,其他次級市場租金季漲幅最大,達到 0.43%,主要由皇翔台北站前大樓帶動,未來西區新大樓有望進一步推動該次級市場之租金成長;信義次級市場則受惠於頂級辦公大樓與具區位優勢商辦,季度租金增幅達 0.38%,為核心商業區次高。

南港新供給推升空置率、租金上揚 內湖空置下降、租金下跌

南港商業區本季成交 2,349 坪成交量占比中以消費性產品及零售業租賃需求最強,占比 66%。由於南港 C3 落成,新大樓加入供給,空置率再度突破雙位數水平,增加 8.8% 至 18.1%;租金亦受到新大樓較高成交租金影響,自去年全年新台幣 2,311 元/坪/月提升至新台幣 2,352 元/坪/月,單季漲幅達 1.75%。市場對於優質辦公空間需求仍然穩健,帶動租金水平上揚。

內湖辦公市場方面則呈現租金與空置率分化的趨勢,西湖段供需相對平衡,而文德段則因空置率上升,租金調整幅度較大。整體而言,季空置率下降 1.8% 至 10%,其中文德段空置率由 9% 續攀升至 12.2%、西湖段下降 3.4% 至 9.3%。平均租金季下跌 2.47% 至新台幣 1,419 元/坪/月,主要受文德段租金大幅調整影響。文德段因應空置率攀高,租金顯著下調,當前租金水平為新台幣 1,020 元/坪/月,季度降幅達 7.18%;西湖段雖整體空置率下降,房東因應個別大樓供需動態調整招租策略,當前租金水平為新台幣 1,548 元/坪/月,平均租金仍下跌 1.46%。

仲量聯行商業不動產部副總經理游淑芬指出:「今年第一季,雖整體 A 辦租金緩升,然無顯著波動,A 辦實質租賃面積亦未顯著擴張,成交量體主要來自汰舊換新,如都更及 B 辦升級,而非新增需求或企業擴張所驅動。南港 A 辦新供給亦影響內湖租賃動態,內湖房東調整租金策略因應部分租戶外移現象。整體而言,企業租賃策略趨於審慎,市場競爭加劇,現階段對於企業而言,可能是鎖定長期租約的有利時機。」

資本市場 2025 年首季交易動能降溫,投資型買家占比提升

本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總額達新台幣 812 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較,整體交易量下降 4.7%。受美國經貿政策變數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,市場買氣顯著趨緩。交易動能主要由大型個案支撐,使季增幅仍保持上升 10.8% 之走向,然整體市場活絡度仍顯不足。

本季平均交易規模擴大,以大型交易案推高整體交易量,然而市場交易筆數持續下降,顯示買氣趨於保守。自去年第四季起,交易筆數已呈現下滑趨勢,今年第一季交易筆數更較上季下滑34%,呈現負成長趨勢。其中,土地交易筆數較上季下降 46%,商用不動產交易筆數亦出現 17% 的跌幅。

商用不動產市場方面,本季累計交易總額達新台幣 383 億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 6%,較上季增長 18%。其中,廠辦資產交易規模見較大擴張,超過九成交易量來自雙北地區,交易規模較上季增長 17%。代表性交易包括祥碩及穩得購入全球新創科技中心,顯示企業對於核心地段的廠辦需求仍然穩健。零售資產交易則因大型交易案推動而顯著成長,過去一年零售資產交易額占比均低於 10%,本季因台茂購物中心交易案,使該類資產交易額占比大幅上升至 23%,交易量年增與季增幅度均超過兩倍,租金穩定之收益類型資產受市場青睞。

投資型買家在本季市場中的角色愈加重要,交易額占比提升至 25%,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。其中,樂富一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(樂富 R1)以約 77 億元收購外資持有的台茂購物中心部分產權,成為推升投資型買家交易量的關鍵案例。

自用型買家仍以科技業為主,但占比較去年全年下降 19 個百分點,降至 48%。相較之下,零售業自用買家占比提升至 26%,主要交易包括統一超商以 43 億元購買內湖 V-Park C 棟廠辦,以及恆隆行以 10.5 億元購買國揚洲際企業總部。

土地市場方面,第一季累計成交總額達新台幣 429 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 12.8%,但較上季仍成長 5.4%。本季交易量仍以住宅土地占比 64% 最多。在市場普遍觀望的氛圍下,具備充裕資金的大型建商逆勢布局,特別關注長期發展潛力高的地區。本季度平均土地交易規模為去年同期近三倍,也較上季擴大近兩倍,顯示大型建商持續看好未來市場前景。例如,遠雄建設以 136 億元購得高雄鼓山區土地,顯示其對於區域產業進駐及長期擴張潛力的信心。

整體而言,第一季資本市場買氣減弱,整體土地交易量較去年減少。雖有大型交易支撐,但整體買氣趨於保守,市場交易動能仍顯疲弱。商用不動產與土地交易的平均規模擴大,反映市場熱度主要集中於具資本優勢的企業與投資人,但整體市場活絡度不足,投資態度轉趨謹慎。

近期美國宣布調升對等關稅政策,對全球經濟產生顯著衝擊,也進一步影響台灣資本市場表現。關稅政策迅速推高貿易壁壘,尤以伺服器、顯卡、網通設備、汽車零組件與傳統製造產業受影響最深。出口導向企業面臨供應鏈重組壓力,然關稅調整使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及墨西哥之生產成本亦提高,廠商後續產線具體調整策略,仍須待各國政府之間談判協商後方能明朗,整體投資動能轉趨保守。

關稅政策亦衝擊全球股市,企業市值縮水進一步抑制資金市場動能,影響台灣上市櫃企業自用型不動產的購置意願。若美國通膨壓力進一步升高,恐將抑制消費與工業生產需求,進而衝擊不動產租賃與交易市場,後續資產價格與租金走勢仍有待觀察。

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:「目前全球整體經濟前景未明,短期內台灣投資動向亦將受影響,企業決策保守,導致資本市場投資步調放緩。中長期之影響仍端看各國政府與美談判協商結果進一步評估。」


關於仲量聯行

仲量聯行(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:JLL)為領先的全球商用不動產和投資管理公司,過去200年為客戶購置、興建、租用、管理及投資多元化的商業、工業、飯店、住宅及零售物業。仲量聯行為財富500公司,年收入達234億美元,業務遍佈全球超過80個國家,以及我們分佈全球的超過112,000名員工,提供匯聚地方智慧的全球平台。為了塑造地產的未來,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,我們協助客戶、員工及社區SEE A BRIGHTER WAY。「JLL」為仲量聯行的品牌名稱及註冊商標,詳情請瀏覽jll.com